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人物访谈 >  > 正文

国务院全体会议再提扩内需,地方消费政策密集出台,让消费“马车”跑起来

时间 :2023-08-19 17:30:29   来源 : 华夏时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当前,扩大内需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对做好下一步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继续拓展扩消费、促投资政策空间,提振大宗消费,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扎实做好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和储备。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发现,促消费已经成为近期高层会议上的“常客”。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政策举措。

不仅如此,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还印发了《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和《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分别围绕促进汽车和电子产品消费,提出10条、12条具体措施,形成促进消费的一揽子政策体系。

而在地方,为了让消费这驾“马车”跑起来,各地也是绞尽脑汁,其中,消费券凭借乘数效应突出优势,也在诸多促消费举措中获得重点青睐,近期,全国多地启动新一轮消费券发放活动,覆盖餐饮、文旅、生活、家居、休闲娱乐等多品类、多业态。

“下半年经济恢复发展,还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这一轮政策里面,需要有前瞻性的一些布局,提升政策的协同性和精确性,同时也应加大力度。在接下来的促消费方面,很重要的就是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议和政治局的决议,要多方位、多举措增加居民收入,通过增收入来扩消费。”刘元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消费带来的增长显而易见。在疫情之前,消费连续6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一大引擎;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超过2022年的32.8%一倍。而在这个7月,机票订单量创下新高,各大热门景区门票售罄,餐厅等位时间变长,一些文体活动“一票难求”,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服务性消费呈良好恢复态势,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1.4%,国内旅游总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3.9%、95.9%,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全国电影单日票房刷新影史连续破亿天数纪录。此外,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40%和41.7%;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5%、10.5%、8.6%。

在刘元春看来,刺激居民消费,应该把钱发到居民的腰包里,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可以更直接地应对经济堵点和短板。

在地方,“发钱”也成为促消费的重要方式。

8月16日,南昌市宣布今年再次安排800万元,用于发放文旅领域的消费券补贴;8月17日,郑州市第二批2000万元汽车消费券开始校验;沈阳市开启年内第四轮消费券发放活动,于6月30日至8月31日释放总额达300万元的“夏日享清凉”惠民消费券;北京市也安排资金支持开展汽车促消费政策,优化观影、住宿、餐饮等各类消费券发放方式,完善支持电商、平台等发展的财政政策措施,促进全市网络消费市场扩容提质。

湖北省面向省内外居民发放总额达4亿元的2023“极目楚天 钟情湖北”文旅消费券;江西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2023年下半年将安排1亿元用于发放消费券。

各地着力通过多方面的“真金白银”,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回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和前两年集中发放基本生活消费品消费券不同,这一轮发放消费券开始向一些大宗消费品延伸。这表明了当前进一步扩大消费的紧迫性加大,对扩大消费的期望值也有所提高。

宏观政策调控精准有力

李强在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着力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深化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重点领域实质性化险。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力度,多渠道促进就业增收。

对此,刘元春认为,近段时间,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的信号越来越清晰。

自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下半年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后,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此次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均剑指政策加码。

“从本轮经济复苏的总体阶段看,虽然有部分走弱,但仍处在经济复苏的轨道上,其中,在7月份的经济中,暑假旅游等相关接触型服务业成为增长主力,但由于今年经济处在生产生活秩序的修复阶段,所以边际修复力量在不断下降,面对7月份的高温、台风等新的冲击之后,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就变得更加突出了。因此,要进一步稳固中国经济复苏,应加大政策力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于泽表示。

在他看来,在政策定位上,总需求不足的背后有大量的结构性问题,但首先需要加大总量政策的力度,给市场更多的自由调整的空间。在总量政策的定位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支撑力度,同时通过财政体制改革等有效的手段加快推进还债过程。同时,货币政策要全力集中在修复资产负债表。

当前,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逆周期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方面,近期监管部门要求2023年新增专项债需于9月底前发行完毕,原则上在10月底前使用完毕;货币政策方面,8月15日央行再度降息,分别下调1年期MLF利率和7天逆回购利率15和10个基点。这些措施通过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刺激居民和企业信贷需求,加快基建投资增速,从而扩大总需求、托底经济。

于泽建议,接下来应在财政政策上进一步发挥作用。比如,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在财政支出方向上进一步向民生等领域倾斜,通过这种倾斜,进一步释放市民化带来的消费和投资空间。

张立群和刘元春则建议,在扩大消费的同时,要抓好就业,通过就业带动居民收入的增加,从而带动消费的全面活跃。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标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