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市场分析 >  > 正文

大疫3年后第一个暑假,海外夏令营回暖

时间 :2023-07-09 19:46:22   来源 : 凤凰网

随着中国重新打开国门,随着中国海外夏令营重新启程,那些一直期盼中国游客重返的国家为此感到欣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视觉中国

文 |《财经》特约撰稿人 魏城 发自伦敦

编辑 | 郝洲

新冠疫情之前,我曾多次去过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有几次恰好赶上了暑假。

每次暑假,我都在这两所英国著名大学的校园看到了颇为奇特的现象:除了成年游客,还有许多未成年游客,而这些由举着小黄旗的导游们率领的一队队孩子,几乎清一色都是来自中国内地的中小学生。

我好奇地问过这些导游,得到的回答是:这些孩子都是赴英夏令营的成员,他们不远万里,从中国内地,来到英伦三岛,都是奉父母之命,前来这两所名校“朝圣”的,因为他们的家长心中,都有一个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够在牛津、剑桥读书的梦想。

据称,这种并不局限于英国大学的外国孩子“朝圣”之旅,其娃娃“香客”的来源地,却仅仅局限于中国内地:这是中国旅游业根据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特有国情开发出来的一款独特的“旅游产品”。

海外夏令营当然并非中国首创,在英国的各大景点,你经常能够看到来自各国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游览,但组织大批孩子去世界各地著名大学“朝圣”,却似乎是中国独创。这种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其涓涓细流具体始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它后来逐渐发展壮大,终成大河,浩浩荡荡,蔚为大观,一直涌流到2020年,却戛然而止于突如其来、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

把学习和旅游结合起来

三年后,中国也放松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如今,随着中国全国的中小学纷纷开始放暑假,那些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各种夏令营旅游活动也开始热了起来,其中把学习和旅游结合起来的活动,特别受到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的欢迎。

今年这类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游学”“研学”“毕业游”“教科书游”等。鉴于“游学”有其特定含义,我就把学游结合的活动总称为“学游”活动,以示区分。

数据显示,中国参加“学游”活动的人数,已经从2019年的480万人,猛增到2022年的600万人,创下了纪录。2023年刚刚过去一半,全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估计会超过2022年的数据,因为今年是中国新冠疫情管控措施全面放开的第一年。

大学生通常会选择“自驾游”和“跟团游”,而“游学”和“研学”则深受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当然,“游学”和“研学”是有区别的:“游学”更偏重于游,“研学”则更偏重于研,一般是由师生共同组成团体,让学生主动去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去学习,“研学”最初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大概在2000年前后引入到中国。

数据显示,2023年6月中国的一些“游学”项目的销量大幅增加。例如,今年6月底的博物馆门票预售量环比上升了324%,水族馆门票预售量环比增加了412%。

今年的“研学”项目也热度不减。《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22—2023》指出,当前“研学”旅行的参与者已从中小学生,扩展到了学龄前儿童、大学生以及成年人、老年人等群体。

据报道,今年咨询、报名“研学”旅行的人数持续攀升,推出的几条“研学”线路已基本满员。

“毕业游”,顾名思义,是专门针对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毕业生而设计的一种旅游项目。

美团和大众点评网的数据显示,最近这一周网上对“毕业游”的搜索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暴增,增幅高达1139%。

“教科书游”则是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看到的景点,去现场参观景点,亲身体验、感受和领悟该景点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典故。

根据美团的数据,最近这一周网上对“教科书游”的搜索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80%。

海外留学“预热游”?

前述的数据均涉及中国国内的“学游”活动,而很多希望孩子未来留学海外的中国家长,也很早就开始为子女预订了海外“学游”活动,其目的不仅是想让孩子去海外开开眼界,更重要的是想让孩子去海外著名大学亲身体验一下,为未来的留学提前“热身”。

据报道,今年暑期的多个热门海外“学游”活动路线早在4月底就已售罄。

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游越来越方便,如今有许多机构重新开启了暑期夏令营的海外“学游”项目,这些机构包括英孚乐游、游美营地教育、新东方等,而新加坡、英国、欧陆诸国、澳大利亚、美国则是今年海外“学游”项目的热门目的地。

举例来说,英孚乐游今年推出了以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家为目的地的“学游”项目,新东方则推出了新加坡、“法瑞意”、“丹麦+冰岛”、新西兰等多个“学游”项目,内容包括参观博物馆、参观大学等行程。英孚乐游从今年2月底正式开售海外暑期营项目,很受学生家长们的欢迎,很多海外营项目在今年4月底就已售罄封营。新东方海外“学游”项目的情况也差不多。游美营地教育推出的海外夏令营项目早在三个月之前就被预订完了,其中前往英国、美国、新加坡、新西兰的“学游”项目特别热门,早就被抢购一空。

不过,与疫情前相比,如今的各类海外“学游”项目价格大幅上涨,据称,一些为期两周的海外“学游”项目,如果是孩子单人花费,基本上在5万元人民币左右,如果再加一个家长,基本上就快到10万元人民币了。

例如,去哪儿旅行平台销售的“英国文化深度体验12日游”,单人收费42393元。再如,新东方销售的“法瑞意”三国游学产品,项目时长同样为12天,价格为57800元,相比之下,疫情前的2019年2月,新东方推出的一款“英国12日游”游学产品,单人收费只有33900元,优惠后的价格则为31900元。

导致海外“学游”项目涨价的原因很多,包括机票价格上涨、“学游”目的地酒店价格飙升、欧美等地过去三年人才大幅流失,因此导致人力成本增加等等。

海外“游学”市场的规模

如果把所有专门针对中国学生的各类海外“学游”项目看成一个市场,那么,这个海外“学游”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呢?

在新冠疫情之前的2018年,总部设在上海的艾瑞咨询(iResearch)曾经做过一次调查。调查发现,那一年参加过至少一次海外“学游”项目的中国学生,总人数高达105万,其中每个人的消费额在2300英镑至5800英镑之间,根据他们当时的估算,中国的海外“学游”市场规模为946亿人民币(按照当时的汇率,约合105亿英镑)。

艾瑞咨询当时预测,这个海外“学游”市场的年增长率大约为20%。当然,新冠疫情打断了这个市场的增长势头,但随着中国如今大幅度放开了对出境游的限制,这个市场的增长率将会逐步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速,甚至超过疫情前的增速。

问题在于,为什么似乎只有中国家长特别热衷于把尚处于中小学年龄的孩子送往海外著名大学“朝圣”呢?

原因很复杂,如果展开谈,那将是另一篇长文,这里我只能先拣重要的原因,简单谈谈。

首先,中国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文化,自古亦然。改革开放多年后,“先富起来”的中国家长自不必说,即使是中产或小康的中国家长,即使砸锅卖铁,也要先投资孩子的教育。“输什么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金句,如今在中国家长中特别流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是中国人对海外名校的崇拜,以及赶时髦和跟风的国情。前几年流行的#全班只有我儿子没出过国#的梗,就反映了许多中国家长的那种莫名其妙的攀比焦虑。

第三,中国曾经实行过为时很久的“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而允许生两胎也不过是几年前的事情,尽管现在政府开始鼓励生育,但如今许多年轻夫妇仍然不打算多生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中国家长自然愿意花大笔金钱,用于投资家中唯一或唯二的孩子的教育。

上述原因,虽然挂一漏万,但似乎也可以解释疫情前每年暑假英国著名大学的校园里,为什么总是挤满了风尘仆仆的中国内地孩子。

据英国媒体报道,有一年,在剑桥大学校园里“信步”的中国孩子如此之多,甚至迫使该校一所有近700年历史的学院破天荒地第一次关上了大门,谢绝任何年龄的游客参观,因为一些毫不认生的中国娃娃游客,把这所学院的校园,当成了他们中国母校的操场,“信步”走进了这所学院的学生宿舍,有的孩子甚至还爬上了宿舍屋顶。

不过,这种轶事能够见报,说明还是比较罕见的。总的来说,剑桥学生和当地居民还是很喜爱这些中国小游客的。

大疫三年,这些虽然有时淘气、但基本憨厚可爱的中国娃娃“香客”,瞬间从全球名校校园中闪遁,可能也让各国东道主们若有所失。如今,随着中国重新打开国门,随着中国海外夏令营重新启程,那些一直期盼中国游客重返的国家因此感到欣慰:自己国家的名校,终于又能迎接这些脸上带着稚气、心中怀着梦想的中国娃了。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