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市场分析 >  > 正文

突破技术封锁 “链主”引领产业链协同创新 助推“国产替代”加速度

时间 :2023-08-10 13:46:41   来源 :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誉为“中国光谷”,这里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生产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光谷每一个龙头企业的成长,每一项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几乎都伴随着对“卡脖子”问题的突围。

这是全国最大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生产线,工作人员正在对即将交付的产品做最后的技术性能测试。2022年10月,这条产线刚刚投入使用,产品订单就达到了过去5年的总和。


(资料图片)

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船舶、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是加工异形曲面零部件的利器,也代表着目前全球激光数控机床最高的技术水平。因为精度高、速度快、断面更平滑,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带来的热成形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汽车整车的重量。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对它的需求尤为迫切。

一气呵成,来自于三个核心单元技术的高效协同。记者在调研时发现,制造一台完整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要涉及到300多家企业提供的上万个零部件,而其中最核心的这“三件套”,直到一年前都无法彻底摆脱进口依赖。

早在2018年,华工科技就推出了第一套拥有国产化切割头的三维五轴设备,因此还获得了当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但当产品真正服务于市场时,华工科技依然受困,因为另外两个核心单元技术的国产化缺一不可。

破局既要解决客户的“痛点”,更要打通行业的“堵点”,联合攻坚、打破垄断,两家企业一拍即合。成立于2007年的锐科激光,曾是华工科技自己孵化的企业。经过十几年的深耕,锐科激光已经独立完成了对产业链上游的整体布局,成为进口激光器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确保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就必须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华工科技和锐科激光携手后,又迅速向华中数控抛去了“橄榄枝”。

强链补链 国产三维五轴“C位”出道

数控系统是高端机床装备的“指挥大脑”,一直都是国外对我国实行长期封锁的战略物资。从2020年开始,一场“换脑工程”正式开启了三维五轴全面国产化替代之路,围绕这条破局之路,一个由“链主”带动的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机制开始聚合发力。

在湖北省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中,聚焦了16条重点产业链,方案机制之一就是选取产业链上龙头企业担任“链主”,通过融合创新集中攻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全力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华工科技、锐科激光、华中数控三大“链主”结盟,在一条产线上展开了多企业、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

记者在几家企业调研感受最深的就是,三大“链主”成为出题者,围绕数控系统、切割头、激光器延伸的各产业链所有环节都成为答题者。应用场景丰富、市场需求明确,三维五轴的国产化替代在生产制造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真正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隐形之手。从1台到100台的突破,华工科技打磨了整整5年时间,而联合创新让100台到200台的推进速度缩短到不足一年。

在华工科技三维五轴智能装备的这条生产线上,订单国产化率超过90%。成本下降、产能提升,就在我们调研期间,企业又接到了来自一家汽车厂商近50台的订单。目前,华工科技三维五轴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70%。

聚合催化 让实验室与市场“双向奔赴

“链主”引领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机制,正在湖北努力打造的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让创新主体从单点发力到集群合力,助力国家战略需要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光谷的另一种创新机制也在积极探索答案。

来自巴勒斯坦的瓦阿里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22年,他受邀加入武汉纳博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市场总监。这是一家刚刚成立还不到一年的初创公司,在公司实验动物繁育中心,这些来自南美的羊驼正在撬动一个纳米抗体领域千亿级的市场。

来自羊驼体内的纳米抗体,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产品,可以用于治疗癌症、病毒感染等疾病,在生物分子识别、生命科学工具、创新药研发和医疗领域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瓦阿里看到的未来,在刘剑峰的眼里却是中国纳米抗体技术成果转化亟待打通的“最后一公里”。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剑峰和他的团队正在为有组织的成果转化把好实验室的技术关口。

早在8年前,刘剑峰就开始涉足纳米抗体的技术研发,最早是和法国团队合作。2019年,他带领科研团队开始独立创新。刘剑峰告诉记者,和国外纳米抗体的研究相比较,目前中国处于一个“并跑”的过程。

近年来,全球抗体市场规模庞大,各国都在抢占抗体试剂和药物的风口。但是,目前我国自主生产供应的抗体还不足1%,实验室的技术积淀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之间,往往就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失去重心。

创新生态平台 构建纳米抗体“朋友圈”

科学团队敲不开市场的“大门”,一直都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卡点”。2022年4月,武汉成为国家批准建设的第5个科技创新中心。几乎在同一时间,以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使命的“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也应运而生。这个被当地人称为“四不像”的机构,是如何打通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武创院成立之初就明确了定位,不是政府机构,不是事业单位,不是企业,也不是实验室,这个平台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生态。面对光谷在光电子产业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持续发力,武创院主动敲响了刘剑峰的实验室大门。

围绕纳米抗体,武创院要构建的是一个产业生态的“朋友圈”。总部位于武汉的爱博泰克是一家全球抗体与分子酶试剂核心供应商,它的销售网络已经覆盖了中国大陆、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链接着全国和全球的重大药企。武创院找到这家“独角兽”企业合作,看中的就是中国纳米抗体技术全球化的“支点”。

与此同时,武创院还引进了细分领域的头部资本,以及资本化运维的专业化机构,在这个产业生态的“朋友圈”里,前沿技术、项目管理、市场需求和资本要素因聚而变,刘剑峰和团队也正式成为新公司纳博生命的重要一员。未来可期的同时,刘剑峰感到更多的还有安心,因为和以往的资源“嫁接”不同,武创院是一个不退圈的“群主”。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X 关闭